
IOTA,埃欧塔,MIOTA
货币 / 物联网 / 基于DAG
$0.1559
+0.19% ( +$0.000296 )
≈ ¥1.117 ฿0.00000144
-
流通市值流通市值 = 该币种当前流通量 × 当前币价
494,529,168.210.02%占全球总市值全球总市值占比 =(该币种的流通市值 ÷ 已收录到的所有币种市值)× 100%
-
流通量(IOTA)
3,172,092,163.00--流通率流通率 =(流通总量 ÷ 最大供应量 )× 100%
-
24H成交额($)
6,589,619.051.33%换手率换手率也称“周转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中转手买卖的频率,是反映流通性强弱的指标,
24H换手率计算公式:24H内的成交额 ÷ 流通市值 × 100%
NO.85流通市值 $4.95亿
- 24H最高
- $0.156490
- 24H量
- 4222.99万
- 24H最低
- $0.153099
- 24H额
- $658.96万
- 24H波幅(24H最高-24H最低)÷ 24H最低 × 100【5分钟更新一次】
- +2.22%
- 量比近1日平均每分钟现货成交量 ÷ 近7日平均每分钟现货成交量
- 0.9
- 总市值使用当前供应量 × 币种价格
- $4.95亿
- BTC相关性使用近七日的币种收盘价格,计算与BTC的相关性,越接近1正相关度越强,越接近-1负相关度越强,0表示没有相关度
- -0.22
- 历史最高该币种收录以来的历史最高价
- $5.69
- 众筹价格
- $0.000150
- 历史最低该币种收录以来的历史最低价
- $0.076916
- 投资回报投资回报率 =(当前币价-众筹价格)÷ 众筹价格×100%
- +1038.40倍
更新时间:2025-07-06 13:12:39
简况
埃欧塔简介
- 首次发行时间2017-07-23
- 首日开盘价$0.00015
- 众筹价格$0.000150
- 投资回报投资回报率=(当前币价-首日开盘价)/首日开盘价*100%,如该币种有众筹价格时,优先计算:投资回报率=(当前币价-众筹价格)/众筹价格*100%+1038.40倍
- 历史最高$5.69(2017-12-19)
- 历史最低$0.08(2020-03-13)
- 首次发行方式--
- 所属公链--
- 最大供应量指该代币在其生命周期内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包括被销毁的)-- IOTA
- 最大供应市值最大供应市值=最大供应量 × 当前币种价格,该数据将跟随币种当前价格波动而变化$0
- 当前供应量指该代币目前存在的所有代币数量(包括被锁定的)3,172,092,163.00 IOTA
- 当前供应市值当前供应市值=当前供应量×当前币种价格,该数据将跟随币种当前价格波动而变化$4.9453亿
- 流通量流通总量:指该代币目前在市场上实际流通的代币总量。3,172,092,163.00 IOTA
- 流通市值流通市值=当前流通量×当前币种价格,该数据将跟随币种当前价格波动而变化$4.95亿
- 流通率流通率=(流通总量/最大供应量 )*100%--
- 流通占全球总市值全球总市值占比=(该币种的流通市值/已收录到非小号上的所有币种市值)*100%0.02%
- 上架交易所29家
- 持币地址数指已记录在该币种的区块链浏览器上的非零地址数(持币地址里的币种数量不为0),同一用户可有多个持币地址340,692.00
- 概念分类
- 支持钱包
- 简介
IOTA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加密货币,专注于解决机器与机器(M2M)之间的交易问题。通过实现机器与机器间无交易费的支付来构建未来机器经济(machineeconomy)的蓝图。IOTA提供高效,安全,轻便,实时的微交易,并且不产生交易费用。它是开源的,去中心化的数字加密货币,是专门为物联网而设计的,它是实时微交易,并且能够简单方便的进行扩展。IOTA超越了blockchain技术。它是第一个用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基于非区块链技术加密货币。IOTA可能被认为又是一种山寨币,但事实是IOTA远非一种山寨币,它超越了区块链技术,是区块链技术的延展。IOTA是基于缠结(Tangle)而非区块链技术。
一、技术应用
IOTA的分布式账本,即Tangle,是基于一种被称为有向无环图(DirectedAcyclicGraph)的数据结构。凡是在IOTA网络中进行的任何一笔交易,都需要交易双方通过做少量的工作量证明,来核实从前的两笔交易。前提是,随着交易越来越多,IOTA的网络能够更快地扩展,因为它能够同时进行多项核实。
由于该项技术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IOTA依赖于IOTA基金会支持的“协调专员”来确保网络不会受到特定的攻击。“协调专员”充当着每笔有效交易的检查员的角色。过去由于曾出现的协调专员停摆导致官方IOTA钱包在一段时间内无法使用的问题,招致了社会各界对网络集权化、中心化的批评。所以IOTA团队本身也在计划未来将将协调专员从网络上撤销。
2017年8月,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团队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他们针对IOTA币进行的调查。文章指出IOTA团队其实还开发了他们自己的加密散列函数,而该散列函数存在一个致命的漏洞,即当输入不同的散列时会有相同的输出,这是绝不应该发生的。
二、IOTA的Tangle和区块链有什么不同?
要说对比IOTA(或者更具体的来说是Tangle)和区块链,这两者之前存在很大区别,因为他们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架构,但是却建立在同一种规则之上。
1、IOTA数据结构
Tangle(缠结)是基于定向非循环图的(DAG),而不是一种连续的链式架构,定期添加区块。通过DAG,IOTA能够实现较高的交易吞吐量(通过平行验证),并且不收取交易手续费。随着Tangle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都将发起交易,整个系统也会变得越来越安全和快速,确认时间会缩短,交易也完成的越来越快。2、IOTA共识机制创新
区块链共识是通过一个非常严格的机制完成的,区块链中添加下一个区块需要多方进行竞争,并获取区块奖励或交易手续费。正因如此,共识和交易生成是分离开的,并且由网络的一小部分人来完成,通常会设置较高门槛(就像比特币一样),这样会导致进一步的中心化。
在IOTA系统中,网络中的每位参与者都能进行交易并且积极参与共识。更具体点说,你直接定位了两笔交易(主交易和分支交易),且间接在子tangle中定位其它交易。通过这种方式,验证就能同步进行,网络能够保持完全去中心化,不需要矿工传递信任,也不需要支付交易手续费。3、IOTA没有交易手续费
这是通过IOTA独特的共识方法实现的。通常为了让交易得到验证并且纳入下一区块中,是需要支付交易手续费的,但IOTA系统中不存在矿工或验证者(来完成这项工作,因此不需要支付手续费)。IOTA的共识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每位网络成员都能发起交易,直接或间接地确认过去的交易。正是因为这种共识固有的特点(交易终端选择和计算需求),你才不用支付手续费。三、IOTA与比特币的异同
比特币交易是由矿工在有顺序的组群里来处理的,这一有顺序的组群被称为区块。一个区块内可处理的交易量是有限的,这引发了关于如何按比例分配比特币的激烈争论。
IOTA币团队则致力于消除对区块的需要,并更为合理地分配比例。不像比特币或者其他绝大多数区块链,IOTA币没有用来核验网络交易的“矿工”这一概念。相反,以IOTA币进行的每一笔交易,交易的发起人都需要进行一些基于计算机的操作,用曾经的两笔交易为本次交易提供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简称PoW)。所以你也就明白,以IOTA币进行交易之所以不收取手续费用,是因为它以此作为助力维护网络安全的奖励。
由于不需要支付手续费,所以IOTA币可支持数额极小的交易,这种交易被称为“纳米级交易”。由于比特币当前时不时的网络拥堵状况,交易费用相对较高(截止本文写作时,比特币的平均交易费用超过40美元),这就使得高频次的小额交易变得不太现实。IOTA的团队们则认为,优先为小额交易提供便捷有利于接入网络的各设备彼此之间进行交易。
2015年12月。IOTA以众筹的方式发行全部令牌(token),共筹得的金额以比特币计价超过50万美元(即总量相当于1337个比特币)。由于IOTA的团队在募集之前没有给自己预留任何的代币,IOTA社区决定通过捐赠的方式来支持IOTA项目的持续发展,在德国注册了非盈利性“IOTA基金会”,社会向IOTA基金会捐赠了5%的代币,以使该基金会能更好地促进相关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教育,来推动IOTA的发展。
四、IOTA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目前IOTA可以很好的做两件事:交易结算(尤其是微支付)和数据完整性。通过这两个功能衍生出的大部分用例都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IOTA来实现。
IOTA主要致力于物联网,通过机器支付资源、服务或者许可,包括智能城市、智能电网、基础设施、供应链等在内的用例都是IOTA可能实现的目标。在本篇博客中你将能继续发掘IOTA的更多用例。可以为你喜欢的编程语言选择指导,或者甚至自己来写编程语言。
IOTA总供应量为(3^33-1)/2或2,779,530,283,277,761个。所有IOTA都是在初始块创建的,总数不便,也不用开采,IOTA是非通货膨胀的。
为了简化,IOTA使用SI系统(国际单位制)来计量。
IOTA的主要功能(目前)是无需手续费的微支付和安全的数据转移以及数据锚定。有了这两个功能,再加上IOTA的延展性和分区容错,我们能够提炼出大量的只能通过IOTA来实现的用例。
主要关注领域很显然是物联网,特别是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电网、供应链、运输和移动性等领域。除此之外,IOTA能够成为任何P2P交易结算的支柱,比如说网络支付甚至是汇款。
相关链接:
https://www.iota.org/
https://iota.org/IOTA_Whitepaper.pdf